【德国文化】德国大学这些“特有”的行为,感受一下文化的差异!
校门口如同咖啡厅
众所周知,很多欧洲学生将咖啡视为“生命”,仿佛一天不喝咖啡,自己的快乐源泉就不复存在了。所以在德国大学里随处可见自动咖啡机,也有校园内的咖啡厅。在完成许多课题小组作业时,很多学生会端着咖啡边进行交流边聊天。久而久之,在德国读书的中国学生也习惯了端着咖啡和小伙伴一起讨论聊天,天气好的时候,常常会看到许多学生可能就会晒一下午太阳,享受着惬意的“午后时光”。
图书馆须“更衣”“存包”
在德国如果在图书馆学习,刚进去映入眼帘的可能是一排排放包的柜子和更衣架,第一次进去大家可能会有点懵,常常看着周围的德国学生怎么做的:进图书馆必须存上自己的包,用一欧元或两欧元作为押金打开柜子,把携带的资料书本拿出放至图书馆提供的手提框子中;在冬天还需要将自己的外套脱下挂在更衣架上。当然,图书馆也是禁止携带食物的。进图书馆,关于柜子押金和“更衣”这一行为,在国内确实很少见,刚去的小伙伴可别冒冒失失直接进去了。还有就是德国教学楼门口仿佛有个吸烟室,学生和老师们一下课不约而同地在这里聚众吸烟,其它学生每次经过这里不得不屏住呼吸匆忙走过去!
敲桌子表示鼓掌
在德国的课堂上,你可能会听到很多次“敲桌子”的声音,这时候可千万别像国内一样用双手鼓掌了!在德国,Referat(报告)做完了或者一堂课结束了,大家都会表达感谢或赞赏,用手指关节轻敲桌子。这一行为也是和国内鼓掌有较大的不同。但是每次让小编不解的是,德国学生特别喜欢背“体积巨大”的书包,关键也没装多少书
德国饮食
在德国,和好朋友在餐馆吃饭,也绝大多数是AA制的,最重要的一点是,各吃各的,一般不会分享食物,不是像国内一样,可能点几个菜,大家一起吃,在国外,基本都是每个人为自己点一份,然后全程只吃自己的,一般没有“共享食物”这样的想法。主要德国学生从小到大的饮食对于我们美食大国来说,真的是太单调了,无非就是披萨,面包和香肠等这些东西。最让小编震惊的是德国学生在食堂会把盘子吃得特别干净,吃完的盘子就跟新的一样。还有德国的水是带气泡的哦,如果要无气泡的水,一定要看清是不是“Ohne Kohlensäure”。
寄信
德国人无比迷恋寄信,可能你的学生卡、保险卡、银行卡以及其密码等某一天就出现在你的信箱里了。每个在德国居住的人都会有一个信箱,这个信箱的作用可以说是非常大的。而寄信这一行为,在国内可能早已“淘汰”,但这一行为依旧是德国传达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他们坚信信件是安全、保护隐私的,而互联网等方式无法做到这点。
趴草坪学习
由于德国纬度较高,常年见到太阳的次数相对较少,加之欧洲人对于小麦色或古铜色肤色的偏爱,一遇到天气晴朗的时候,尤其是在五六月,他们更是喜欢晒太阳,对于学生而言,这时候的学习场所可能就不是图书馆了,而是宽阔的草坪了。趴在草坪上,看着书,听听音乐,生活可谓是很惬意了。
Termin
在德国大学每位老师都有Sprechstunde,而想课后请教老师问题,必须要和老师约Termin,每周固定的时间。但是有的老师十分火爆,前来咨询的学生很多,有时一周只会给5个名额,有时就需要大家提前半个小时到排队,等着Sprechstunde那张预约的纸贴出来。在国内只需要给老师发微信或者课间直接去找老师即可。同样,德国的效率真的很低下,尤其论文成绩出的很慢,不得不去催老师看论文,给成绩(可谓是煞费苦心了),有时毕业论文成绩得等多半年呢(心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