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锐
德国马尔堡大学
德语教学法硕士
德语专业八级
两校DSH 3 级满分
TELC考试认证考官
小学三年级,隔壁邻居阿姨开了一家私立幼儿园。可能是听院子里大人们说我英语学得还不错,去北京参加少儿英语比赛拿了奖,园长阿姨居然找了过来,让我去给她园里的小孩子们上英语课。一节课二十分钟,课酬二十块,周六日各一节。对于任何一个三年级学生来说,这在当时都是笔巨款。于是,抱着半娱乐半正经的心态,人生中第一次踏上讲台,居然是某不知名幼儿园的英语课堂。
大学选择专业的时候,我在北师大中文系和北理工德语系中万分纠结。经过父母的提点,我明白了世界的本质是多元的,只会中文和英语岂不是太可惜?看不懂德语,怎么能真正听懂巴赫、贝多芬和施特劳斯?不去见见欧洲,怎么能真的让文艺在脑子里复兴?于是我不再纠结,选择了北理工德语系。
大三那年我来到了柏林工业大学,这也是我第一次踏上欧洲的土地。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渐渐了解到,语言的背后其实是思维逻辑。如果不知道德国人是怎么想的,就不可能真正了解他们会怎么说。因此,亲身去体验德国的生活变成了我当时的人生目标。于是,本科毕业后我正式踏上德国留学之旅。
开始并不容易,因为马尔堡大学DaF专业入学的条件是DSH考到3级满分,而马尔堡的DSH考试又号称全徳最难。两百多人的考试中,仅有两位中国学生拿到满分。而我凭借之前本科积累下的,相比于其他专业更多一点点的语言优势,成为了其中一位。(此处必须得有掌声)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顺利开始硕士学习。
为了让自己能快速融入德国的环境,到德国半年后,我便开始在学习之余做兼职。赚钱之外,还可以精准锻炼表达能力。一周内有四天,我固定往返于马尔堡和法兰克福,我做过免税店奢侈品导购,展会翻译,商会志愿者。除此之外,我还教过难民德语。当然我还在硕士期间完成了学校的实习任务:给欧洲Erasmus的学生上德语课。不断遇见不同的人,经历不同的事。
2013年我和在德的同学组织开起了在线德语教学,隔着时差自己开班教德语。这也是我在德期间最独特的经历。后来我的教学视频被匿名学生传上B站,现在还是B站新求精教材德语教学视频播放量第一。
以前上学的时候有老师说,语言是死的人是活的。在德国生活的几年我真正意识到,语言和人都是活的。人应该不断行走,不断学习,不断开阔自己。抱着终身学习的心态,才可能放下心来挑战更多可能性,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长和自由。
回国后,我面临着在新浪国际,亚马逊和新东方中做入职选择,新东方的教学理念深深吸引了我:终身学习,全球视野,独立人格,社会责任。这其实和当时我选择学习语言的初衷不谋而合。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独立人格,在全球视野下终身学习,并且同时兼具社会责任,在自己能力能给到的范围内提供帮助,使全社会共同进步。我很清楚地知道,我们的指导和帮助,会真正影响学生对这门语言的热爱,对这个国家的好奇,以及他们自己的未来发展。
新东方的课堂上,学习从来不是枯燥的事情,我们永远都可以在兴趣和知识发散的基础上学习语言,认识国家。上课的时候,我经常会给学生分享留学小故事,会给他们看主题相关的电视电影片段。会告诉他们在外求学并不为了获得真理,而是不再居一隅而自认真理在握。我也会请自己的德国朋友给他们发来问候小视频,用最实际的例子告诉学生,语言的本质其实就是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