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日本文化有过接触的小伙伴们应该都会发现一个情况,那就是日本人的姓氏特别多!
在日语中,姓氏写作【名字】/【苗字】(みょうじ).
据不完全统计,日本姓氏数目约有十四万种,可以说是非常的丰富多彩。
但殊不知,日本人拥有姓氏的历史也就是100来年。
在明治维新之前,普通平民百姓是不能拥有自己的姓氏的,姓氏往往必须由天皇赏赐。
“氏”指的掌握着中央政权的贵族与隶属于朝廷的小国国王之间建立的有血缘关系的集团,也就是一个贵族世家。
“氏”有的来自官职,有的来自居住地、统治地的地名,有的来自神名,还有的来自技艺。
例如,居住在出云国的就叫做“出云氏”,做祭祀工作的就叫“忌部氏”。掌握大和朝廷最高权力的大王家,是当时最强大的氏。
后来,大王家又对隶属朝廷的许多氏按与自己的亲疏、血缘远近、功劳势力大小,分别赐予“姓”。这个“姓”也不能算是真正的姓,只是表示地位、门第、职务的称号,类似爵位。
当时的姓约有30个,其中“相臣”、“君”、“直”等赐给皇族及显要的贵族,是最有势力的姓。由于人口繁衍,一个大的氏又有了许多分支。
这些分支为自己起了“苗字”。“苗字”意思是嫩芽、分枝,即从本家分出的支。例如,藤原是一个大氏,分出之后,居住在近江国的藤原氏,便取“近江”与“藤原”的首字,称为“近藤”。住地伊势、远江、加贺的藤原氏就称为伊藤、远藤、加藤。
到了七世纪中叶,大化革新时期,废除了世袭的称号,表示家族地位的姓失去意义,氏与姓混合为一,有一部分成为流传到现在的姓。
这时姓仍然是贵族的专利品,到19世纪,姓也只限于武士、巨商和村里有权势的人。这些人向当局申请,经特别许可,才能有姓。
能够“名字带刀”是一种极大荣誉,所谓“带刀”就是有姓,一般平民只有名而无姓(其实带刀也是姓,是游侠武士的姓)。
一直到了明治天皇时期,日本新政府立志改革,加上国民无姓氏不利于编造户籍、课税征役等方面的管理
于是明治政府便于1870年决定,一般老百姓可以拥有姓氏权,可以给自己取姓。但是由于人们长期以来的习惯,并没有谁想用个什么姓,因此,政府不得不颁布《平民苗字必称义务令》,下达“凡国民,必须取姓”的命令。
这时候,人们才匆匆忙忙找起姓来,举国上下兴起一股取姓的热潮。住在大桥边的就姓【大桥】,住在山谷里的就姓【中谷】家门口长棵松树的就姓【松下】等等。
以地名为姓的有“上野”、“田中”、“水原”、“河内”、“上原”、“市原”、“陆前”、“近江屋”、“吉冈屋”、“三河屋”、“肥厚屋”,
以职业为姓的有“味香”、“味美”、“那妓男”、“猪饭”、“服部”、“锻冶”,“古井丸”。
有些人以古代武士的名当姓用,像“酒井”、“本多”、“上杉”,这都是古代武士的名。
也有以鱼、蔬菜、寺院、职业作姓。例如“铃木”本是神官拿在手中的标志,也成了姓。
到了1898年,政府制定了户籍法,每户的姓这才固定下来,不得任意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