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里常提到的“氏名(しめい)”“姓名(せいめい)”“苗字・名字(みょうじ)”“名前(なまえ)”区别又在哪里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 立即咨询>>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这四个词在字典里的解释,以权威字典大辞林为例,日语释义分别如下:
哈哈哈~不为难各位,咱直接揭秘吧! 立即咨询>>
古代日本人没有姓,只有名。后来随着生产发展,特别是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在统治阶级中间首先出现了氏和姓。
氏是日本古代国家中的一种政治组织。每个氏都有自己的名称,叫做“氏名”。氏名是根据该氏族在朝廷中担任的职务或该氏族居住、管辖的地方命名的。
例如,在朝廷中主管祭把的部门叫忌部,管理忌部的氏族便称为忌部氏,而出云氏、近江氏则是统治出云、近江地方的氏族。
日本古代的“姓”是赐与氏的称号,以表示该氏的社会政治地位。姓类似爵位,是世袭的,有几十种。各姓之间等级分明。例如:臣、连、君、直等。
到了公元九、十世纪时,才出现了一种新的称号叫苗字。苗是苗裔(びょうえい―后代子孙)、分支的意思。苗字即一个家族从氏族本家分离出去后的新姓。
简而言之,古代日本人的姓有氏、姓、苗字三个部分,各有含义。一个古代贵族的姓名写出来往往很长,如“藤原朝臣九条兼实”。其中:藤原是氏名,朝臣是姓,九条是苗字,兼实是名。
后来,新的苗字大量增加,氏、姓、苗字逐渐合为一体,统称为苗字:在现代的日文中,苗字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姓的意思。
但是因为含义沿用,现在这几个单词依旧有自己的惯用,如: 立即咨询>>
氏、姓和苗字是权势的象征,因此在名前冠以这些称号是当时日本统治阶级的特权。而广大劳动人民一直没有姓,只有名。
(哎哟,跟天皇家一样的待遇呢?)
明治维新(1868年)以后,日本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到明治三年,日本政府决定:所有的平民都可以给自己取姓。但是由于长期的习惯,许多人并不想取姓。因此,日本政府于明治八年(1875年)再次规定:所有的国民都必须有姓。
从那之后,日本人才都有了姓,子承父姓,妻随夫姓(结婚后女方改为夫家姓),世代相承,一直延续到现在。
那么,“名前(なまえ)”又是怎么回事呢?作为最常见的表示姓名的词汇,它表示某人或物区别于他人或它物的称呼方式,(可俗称“代号”?)或者表示姓名。(又是姓名?})
再说得明白一些,限定一下常用环境,比如:
新製品の名前―新商品的名称;
姓は鈴木、名前は太郎―姓铃木,名太郎;
子供に名前を付ける―给孩子起名; 立即咨询>>
名前がすたる―名声扫地;
他人の名前をかたる―假冒他人名义;
现在,你清楚“氏名(しめい)”“姓名(せいめい)”“苗字・名字(みょうじ)”“名前(なまえ)”的区别了吗?
以上就是日本历史文化的详细内容,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北京新东方日本文化栏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