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初学德语的人都会遇到这样的困惑:
为什么德国人要把4:30说成halb fünf呢?
这不是自找麻烦吗?
于是你鼓起了勇气去问了你的德语老师……
“没有为什么,他们就是这样说的啊!”
“记住就行了!”
所以在这件事情上,
为什么德国人如此特立独行呢?
其实要想理解他们的逻辑也并不困难,你只需要进行一番简单粗暴的逻辑推理:
00:00 Uhr = 00:00 Uhr
01:00 Uhr = 00:60 Uhr
所以 00:30 就是halb eins
问题在于,无论是汉语中的“4点半”,还是英语中的“half past four”,都遵循同一个逻辑,即4:30表示4点之后过了半个小时,而德语中“halb fünf”的表述则是以“5”为基础。
一部分人认为,这种时间逻辑和中世纪晚期德意志地区广泛使用的“水钟”(Wasseruhr)有关。
halb vier oder halb fünf ?
水钟作为时间测量装置早在古埃及就已经出现,但是直到中世纪晚期才逐渐具备了精准测量时间的功能。它依据的基本物理定律就是一定量的水总是需要相同量的时间才能从容器的开口中流出,按照这一原理制作的水钟总是包含Auslaufwasseruhr和Einlaufwasseruhr两个盛水容器,一个放置在另一个之上。人们在玻璃容器或立柱上进行标记,水位的上升带动测量人的上升,他手中的指针也就相应上升到某个刻度上。
# halb vier oder halb fünf ? #
这种计时方法给人带来的印象是,某一时刻的到达意味着下面这个容器被注满水(voll),容器的一半被装满了则意味着到达下一个时刻的进程已经完成了一半。如果我们将四点视为起点时刻,五点视为终点时刻,那么德语就是终点导向的表达方式:已经行了半程,绝不能说我还在停留在起点。
事实上,在英语中也存在half five的表达,在19世纪铁路时刻表出现以前,half five既可能表示四点半,也可能表示五点半,但是随着人们的生活对时间精准度的要求越来越高,这样模糊的表达很容易造成不便,于是就逐渐统一成了half five表示五点半,铁路时刻表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不过在英国的部分地区和爱尔兰,half five表示四点半的用法时至今日仍然在使用。
也有人认为halb fünf的表述仅仅是语言简化和缩略的结果,原先的表达是halbe Stunde vor fünf。这和英语也有相似之处,half four的完整表述是half past four,但这种说法并没有很好地解释德式时间逻辑,即为什么德语中用的是vor,而英语则用past。
在描述时间时将目光锁定在下一个时刻上,这是在德国各地都有的语言现象,但是仍然存在差异。例如在南德的部分地区这种习惯并不仅限于“几点半”,例如在表达4:45的时候,人们会说dreiviertel fünf,表达4:15的时候会说viertel fünf。
这里还涉及(drei)viertel的使用,在德国的北部和西部,大致从莱茵兰-普法尔茨州到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首选“四分之一”;在德国南部和东部的大部分地区,例如从巴登-符腾堡州到图林根州,再到勃兰登堡州,“四分之三”占主导地位。
语言的现貌是长期演化的结果,人们回溯历史,从中找寻语言演化的根据,最终提出的大多也只是猜测。我们试图解释这一德式时间表达背后的逻辑,也只是为了帮助语言学习者更牢固地记住这个表达。
就像汉语中的“前”一会儿指涉未来,一会儿指涉过去(前途无量/前无古人)也会让外国人迷惑不解一样,这个时候也许你的德语老师说的是对的,“没有为什么,他们就是这样说的啊,记住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