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人喜欢用现金,这已不再是什么鲜为人知的秘密。来到德国的游客会很惊讶地发现,一些出租车司机只接受现金支付,一些饭馆里根本就没有读卡器,游客必须随身携带现金。
尽管刷卡支付的频率在增加,但是根据Statista的数据统计,2019年在德国发生的所有支付行为中有62.8%仍然是以现金的方式进行的。相比而言,中国的移动支付普及率已经超过80%,“你扫我还是我扫你”成为了消费时不可缺少的一句话。
所以,这个国家到底发生了什么?
01.历史原因
德国人对现金的热爱有一定历史原因,总结而言是“被吓怕了”。
19世纪70年代发生的股市崩盘导致许多新成立的银行破产,中小企业家因此几乎失去了一切资产,对银行的不信任感也急剧膨胀,转而开始在家里“囤钱”(ihr Geld zuhause horten)。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德国人耗时许久才建立起运转较为良好的经济体系,新的公司建立了,人们重新把钱投资到股票和房地产上。然而,好景不长,1920年代的恶性通货膨胀导致中产阶级失去了几乎所有的积蓄,德国人再次对银行体系失去信心,重新将自己的积蓄存回家里(ihre Ersparnisse zuhause zu bunkern)。
二战后,德国经济经历了为世界所震惊的巨大繁荣,他们提出“全民富裕”(Wohlstand für alle)的口号。为了适应飞速发展的经济,德国人再次小心翼翼地将自己的钱袋放进银行,然而,看着账户上那几个略显苍白的数字,德国人心中仍然忧心忡忡,害怕重蹈覆辙。
02.现实原因
与移动支付相比,现金支付的劣势是明显的,尤其是当你火急火燎地冲到便利店只是想买一瓶水,而排在你前面的顾客正从他的钱包里一个一个抠出硬币的时候,享受过移动支付便利的人在这时都会忍不住“怒发冲冠”。而这样的现象在德国并不罕见,瑞典支付创企Klarna提供的数据中显示,每两个德国人中就有一个倾向于在超市使用现金。
可是德国人不这么想,他们在“便利”和“隐私”之间反复权衡,选择了后者。如果可以,他们愿意过一种“匿名”的生活,使用移动支付会让他们的生活变得可观察、可追踪,这是他们绝对不能接受的。心理学家Erich Kirchler认为,德国人的这种心理基于对自主权的要求,他们不希望银行或国家控制支出,“我们要自治,我们要现金提供的自由和实用”。
除此以外,现金使用更加简单,不像银行卡那样容易被偷,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财务状况等等原因也是德国人不愿意放弃现金的原因。
03.现实情况
即便是用卡支付的方式在德国也远不如现金支付接受度高,许多商店或餐馆都不接受银行卡支付,主要原因在于不想支付额外的费用。尽管在过去的一年中,人们因为担心病毒潜伏在硬币和纸币上,用卡付款的频率有所增加,但是现金仍然是德国消费市场上的王者。
当许多国家迈步进入无现金社会时,现金依然是德国经济中的一个活跃部分。不过如果你去到德国,你会很惊讶地发现,许多大型商场的玻璃门上贴着“欢迎使用支付宝”几个显赫的汉字,事实上,在德国,支持支付宝支付的商家已经超过2000家。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中国人境外旅游的庞大需求,虽然德国主流依然不愿意接受移动支付,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与中国人打好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