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问200和500哪一个更大?
● 请问9999与10000有什么关系?
● 请问上图中有几个小圆点?
这些问题一点儿都不困难,看到一个数字,理解背后的信息,这对我们来说是理所当然的。但对于一些患有“失算症”的人来说,他们不能应用数学符号进行计算,特别是十位数以上的四则运算,有的病人会读错数字,写错数字或写错数字的顺序和位置……
等等,上述症状不是在我学德语数字的时候也出现过?
01
举个简单的例子,当人们说98765的时候,处于第2个位置上的数字在阅读方向上首先被说出,然后跳到第1个位置,然后必须从前面一下跳到中间,最后从末尾跳到位置4。在5个数字中间反复横跳,很多想学德语的人望而生畏。
事实上,这种数字表达方式在以前并非德语所特有,而是广泛地存在于印欧语系中,和印度-阿拉伯计数方式相比,其特点就是扭曲的数字读法。这一表达方式可以追溯到四千年前,在当时,1用一条线(I)表示,10用一个叉(X)表示,那么24就可以表示成IIIIXX。
02
英国、挪威等国家也都采用这种古老的数字表达方式,但是它们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改革,例如1951年,挪威议会一致通过改革数字表达的方案,转而采用直截了当的讲话方式。
500年前,德国人曾经迎来了一次变革数字表达的绝好机会。算术大师亚当·里斯(Adam Riese)在1522年写了一本关于算术的书,并在书中强烈建议在德语世界推广印度-阿拉伯记数系统,把6789说成sechstausendsiebenhundertachtzehnneuneins(即6个1000,7个100,8个10,9个1)。
德语里甚至有这样一句谚语“照亚当·里斯算来就是……”(Nach Adam Riese macht das...),意即“如果算得没错的话就是……”。但是德国人最后还是没有接受这种计数方法。
03
事实上,这种表述方式不仅让外国人头疼,德国本国的小孩子也“深受其害”。研究表明,中国4岁儿童平均可以顺利地数到50,但是同样年龄的德国孩子只能数到15。这当然和中德教育体系的差异有关,另一方面也是德式计数方法造成不便的明证。
因而有很多德国人主张废除传统的数字系统,或至少允许两个变体同时存在,毕竟这两者之间存在很大的区别,很少有混淆的可能。
但是更多的人主张保留德式计数方法。一方面,他们认为德式计数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21实质上就是1+20,和法语计数相比,这实在是小巫见大巫。另一方面,计数方式的独特也是德语作为一种语言的独特之处,每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的历史文化印记,不应该单纯从实用主义的角度出发无休止地简化下去,否则按照这个逻辑,德语的阴阳中性和四个格都可以被简化掉了,而这些恰恰是德语作为一种语言的“立身之本”。
德国儿童在计数上的困难并不应该用简化语言来解决,而应该加强对他们的教育,而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说,学会用德语计数也是走近德国文化的第一步,应该抱有更坦然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