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德是德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诗人, 他的许多诗歌在当时就广为人们所传颂。但在他生活的那个时代, 也有人对他和他的作品怀有成见。
一天, 他在魏玛公园里散步, 在一条人行道上, 迎面遇见一位对他的作品提过尖锐的、带有挖苦性批评的批评家。
两人面对面地停住, 那位批评家蛮横地喊道: “我从来也不给蠢货让路。”
歌德则说: "而我正相反! "说着满面笑容地让在一旁。那位批评家走过去以后更加气急败坏了, 可他半天也没有说出一句话。
歌德对那位寻衅污辱他的批评家, 不仅表现出豁达的情操和高雅的风度, 而且只用一句话就对他进行了妙巧的还击。
歌德式“有哏”:而我正相反!
烂苹果的“香气”
席勒
说完歌德,就不得不提到他的挚友席勒了。
这个席勒不是画家席勒,也不说哲家席勒,而是德国启蒙文学代表之一的著名诗人、哲学家、历史学家和剧作家约翰·克里斯托弗·弗里德里希·冯·席勒。
席勒虽然在大学读的专业是医学,但他的健康状态后来变得非常糟糕。
为了与不争气的身体争斗,他也想出了不少怪招,比如,他经常往抽屉里装些烂苹果,让烂苹果的气味弥漫在房间里。
他居然觉得它们的气味对他有益,没有那种气味,他就简直不能生活,也不能工作。
歌德有一次到席勒家里拜访,发现席勒不在,他就坐在席勒的书桌旁边写点杂记,结果很快就感到恶心,恶心得让他几乎发晕,最后顺藤摸瓜,他这才发现了烂苹果的秘密。
所以,他后来对传记作者爱克曼表示,自己与席勒在志向上是非常一致的,但在性格上很不相同,这种不同不仅表现在心理方面,也表现在生理方面:“那种气味,对席勒有益,对我则像毒药。”
席勒式“有哏”:没有烂苹果的气味,我将不能生活和写作!
“毒舌男”
叔本华
阿图尔·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著名德国哲学家,唯意志论主义的开创者,其思想对近代的学术界、文化界影响极为深远。
他虽生在钟鸣鼎食之家,但却体会不到家庭的温暖。疏离,冷漠的家庭环境使得他成长为一个厌恶女人、尖酸刻薄的悲观主义哲学家。
当著名作家歌德参加完约翰娜家的各种沙龙,并与小叔本华交流之后,曾对叔本华的母亲——约翰娜·叔本华夸道:“您的儿子日后会有惊人的成就!”。约翰娜自私、冷酷、虚荣,她一点都不喜欢这个儿子。
叔本华的母亲因为这一句夸赞勃然大怒,母子间嫌隙遂生。
叔本华一辈子活得很辛苦,除了嘴巴毒不招人待见外,他还是严重自恋症和被迫害妄想症患者。
叔本华讨厌所有人,但唯独爱自己,只要自己做不成的事,那都是别人的错:黑格尔比我红,那是因为他是骗子;我的书卖不出去,那是因为别人看不懂。
被迫害妄想症患者叔本华还觉得世界上所有人都有可能谋杀自己,他时时刻刻提防着他人:
睡觉时枕头边必定有一把匕首或者手枪;理发时坚决不让发师的剃刀靠近自己的喉咙;值钱的东西全部藏好,这个藏在书里,那个藏到墨水瓶里。
所以叔本华死后不仅为后人留下丰富的哲学精神宝藏,还留下了一封用拉丁文写的财产藏宝图。
尽管叔本华的一生落落寡合、神经敏感、乖戾暴躁、爱吵爱跳,不招人待见,但他本质上就是一个小孩,一个没有长大的小孩,缺爱的小孩。
叔本华式“有哏”:要么庸俗,要么孤独!
在天堂听到一切
贝多芬
贝多芬,他数量众多的音乐作品通过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宏伟气魄,将古典主义音乐推向高峰,并预示了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到来。
不幸的是,贝多芬二十多岁的时候就患有了耳疾,到四十九岁时,他的两耳完全失聪。
不过即使是这样,晚年的贝多芬在失聪的情况下依然创作出了许多经典的作品,例如命运交响曲,第九交响曲,钢琴合唱幻想曲等。
弥留之际,他说出这样一句话:“我将在天堂听到一切。”
„Im Himmel werde ich hören.“
这句自嘲式又略带心酸的话语,衬托出贝多芬失聪的痛苦,又表现出他那种独特的幽默与乐观。
贝多芬式回击:我将在天堂听到一切!
惊愕交响乐
海顿
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奥地利作曲家海顿,由于在交响乐创作上的杰出的成就,被人们誉为“交响乐之父”。
海顿指挥乐队演出时,常有些故作风雅的贵族前来参加音乐会,可是他们根本不懂音乐,他们来听海顿的音乐会只是为了表现自己所谓的高雅品位,常在乐曲声中打瞌睡,海顿就特意创作了“惊愕交响乐”。
开始,乐曲在极为柔和的声调中进行着,贵族们又在昏昏欲睡。
正当那些贵族们酣睡时,刹那间乐队用最大的音量演奏,爆发出强烈的声音,定音鼓猛烈地敲击,模仿惊雷的声音,狠狠地将打盹的贵族吓了一跳。他们口张目瞪,睡意全失,乐曲第二章也就此告终。
乐曲演奏完了,贵族们出了丑,海顿可是十分快活。傻了眼的贵族被惊醒之后,也哈哈大笑。
这首著名的曲子——G大调第九十四交响曲,Hob.1.94,Die Sinfonie Nr. 94 G-Dur作于1791年。其曲名是因为第二乐章突然出现全合奏,加上定音鼓的强奏。
因为力度戏谑的强烈变化,英语用感情名词“Surprise”来表达,所以这部作品被称作“the Surprise Symphony”;德语里则称为“Paukenschlagsinfonie”,直译为定音鼓交响曲;中文常称这部作品为“惊愕交响曲”。
海顿式”有哏“:你们在我的音乐里打瞌睡,我就吓醒你们!
怎么样,这些德语界的名流们是不是都很有个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