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德语的圈子中
流传着这样一句话
德语学得好,头发掉的早
它单词好长!语法好多!句子好难!变法复杂!
被妖魔化的德语真的那么难学吗?
今天小编就来帮助大家扫清德语学习路上的障碍
先来总结学不好德语的原因
来看看你中了几枪
原因一:单词怎么也记不住
· 认单词全靠死记中文意思,天天背天天念、但一到实际运用却怎么也反应不出来。
原因二:听说读写不均衡
· 读写能力都过关,听说方面一张白纸。尤其在考试中,听力部分始终是丢分大项,听不懂、听不准;会话能力更是欠缺,“哑巴德语”开不了口。
原因三:学习进度紊乱
· 没有明确的学习计划,今天想到什么就去学什么,教材也是看看这看看那,顾此失彼,学习进行不下去。
原因四:知识吸收不良
· 每天看的东西很多,学习的量也不少,但老是觉得学不进去,没有真正记住,缺乏反复地练习和巩固。
原因五:羞于犯错不敢应用
· 无论是在初学阶段还是高级阶段都会有这样的问题,有一定的德语能力,但是却因为害怕出错无法应用在实际生活中。
原因六:拖延症
· 每个成功的德语学习者都要克服自己内心的惰性并勤于练习。定期说德语,就会变好。不是拖延,不是找理由,而是着眼于眼前,努力做好当下事。
原因七:没时间
· 如果你对德语真的有兴趣,你会有时间的。对某项事情感兴趣,拥有想要的心,才会去付出行动。如果觉得无所谓,就可能会拖延。但是,无论我们做什么,都不要半途而废。学德语也是如此。你可以设定一个学习计划,写到你的日程表里,每天都要核对日程表内计划并一一做完。
接下来小编从专业角度分析德语学习者在词法,语法及听说读写实践四项中常犯的方式方法的错误
01 词法学习
误区→→“跟着书本按部就班”大学生的语言学习是一个功利又做作的过程,学习完发音,就迅速开始德语各类词汇的学习。而“盲人摸象”是学习语言的一大忌。
书本今天解析规则动词的变位,明天讲解人称代词的一格,后天有乍然出现物主代词的四格,再加上名词的性数格,大多数大学生很快就会被这些莫名其妙的变位,变格整得抑郁或癫狂了。正确方法→→整体把握,碎片整合
如果我们能在正式学习德语之前,就能对这个特殊语种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把握,能对其十几种词类的大致用法都能有所了解,相互关联都能了然于胸。那么后期的学习,能够始终有能力从课本某一个知识点中抽离出来,从全貌中窥一斑。
02 语法学习
误区→→忽视交流中国学生最喜欢学语法,理论讲得头头是道,做题甚至可以不假思索正确率百分百,可是一旦切入到交流频道,就仿佛瞬间失忆,听力素材中出现了近期所学的语法结构,但是听多少遍也捋不清楚结构里到底用了哪些词组、成分。
更有甚者只学语法,课文听力都多余,掌握了B1级别的语法,就自认为是B1级的水准,要知道语法如人的骨骼架构,语音、遣词造句才是血肉神经。正确方法→→将语法置于情境中强烈建议语法的学习一定要灵活,不但要放在某一个句子中去应用练习,更要置于情境中,置于与新词汇的结合中,置于个体的突破和创造中,利用听觉、视觉结合的输入方式学习,用口头与书面表达的输出形式强化。
03 听力训练
误区→→只听不说由于短暂的学习周期和有限的学习精力,教师往往鼓励学生在听力的训练上以精听为主。学生接受了老师的建议,把听到的内容,逐一记录。这是学习者学习思维固化、不知变通的表现。
在初级一阶段,可采用精听的方式,一字一句的恢复。
初级二至中级阶段的听力文章篇幅拉长,语速变快,词汇量激增,建议学生遵照老师指导有针对性的对某些模范文章,例如议论文,简单的科普类报告进行听写。而其他文章可以选段听写,或者只听不写,以完成题目任务为主。正确方法→→听说结合,避免单一反应必须善于利用听力素材来提升口语水平,听力训练中与之结合的口语训练,恰恰能够避免单一听写训练带来的机械反应。
将听力训练真正落实到听力与理解的训练上。这种口语训练即为---复述, 复述形式可以是精准复述,就是鹦鹉学舌,也同样可以是概括复述或者关键词复数。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努力将德语输入-中文切换-德语输出的模式进行优化,尝试使用德语思维理解讲话人思想及态度,而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复述任务。
04 阅读训练
误区→→过度依赖词典很多学生在做阅读时,如果手边没有德语助手或德语王,便无法阅读。阅读不是先看标题和首尾段找中心思想,而是先看文章中究竟有多少生词,但是也传递出了一个讯号,只要文章中没有不认识的词,才能把文章看懂。
而为了把这些生词的词义搞清楚,便一个词一个词查询,但德语中的很多动词都是一次多义,甚至十几个意义,在疏于对文章整体理解的情况下,只能反复斟酌哪个词义可能更适合于文章。最后在课堂上翻译出来的往往是堆砌出来的辞藻,是一些自己都不明其意的句子,这样的阅读是最无效的。正确方法→→尊重自己的理解能力阅读中我们应该放弃依赖的是词典,应该尊重的是自己的理解能力,以与作者同思考与作者互动的心态去阅读,才能发现阅读的乐趣所在。
而那些根本不会影响到对文字表达理解的生词,在最后的处理环节可以进行查询和学习,基本对文章的把控,不是从诸多词义中一一挑选去对号,而是从中择取与文章内容最贴合的词义,而此时该生词在这个情境中的用法也就深刻的烙在你的记忆中。
05 写作能力
误区→→害怕犯错写作是个人综合实力的展现。很多学生在写作中畏手畏脚,不敢追求创新,学了一个阶段的新内容,写作中依然使用的是初级阶段学习的词汇。
任何一个害怕犯错误的人都是不可能实现流畅、零失误的口语表达和下笔如有神的书写创作的。说的过程中,留给我们思考的空间很小,我们通常只能尝试去说一些我们会写的或者信手拈来的内容。
那么如果我们不能在写作这个给与我们充分思考时间的专项训练中尝试使用新的词汇和语法结构,尝试突破中式的语言思维,那我们的输出水平将永远低于我们目前真实所处的语言水平。正确方法→→敢于使用高级结构永远不要因为生硬的使用了某些高级的结构,却受到老师的批评而就此放弃,要知道你使用高级的结构并没有错,只要是在合适的语言环境中,你的问题是要让自己的文章构思与词汇拿捏与这个结构相匹配。
一个有效的学习策略才能实现“事半功倍”,很多学生会陷入明明知道自己的学习方法很低效,却因为习惯而迟迟难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