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中旬,借着我在UEA所学专业(Film Studies)的便利,我申请到了参加戛纳影展的资格。听身边同学说,这是第一次戛纳向电影系学生开放观影通道,所以我算是挺幸运的。
# 尼斯的海
因为戛纳没有机场,我们只能从伦敦先飞到尼斯,再转火车到戛纳。在尼斯停留的大半天,我和同行的朋友迫不及待去海边晒太阳,感受课本上Côte d'Azur(蔚蓝海岸)的美。
尼斯的海边摆放了一大排白色座椅,让往来游客和当地居民坐下来在海边晒太阳、看海鸥。
# 抵达戛纳
在海边呆了半小时后,我和伙伴立马坐上了前往戛纳的火车。下了火车后我们立马赶到影展现场去领自己的badge。
这个badge就相当于你出入的身份认证。戛纳设立了各种不同单元的展馆,那个海岸线狭长又复杂,所以我们当时花了一个小时去找领取这个身份牌的地方。
虽然当晚是开幕式,开幕片还放的贾木许的片。但很遗憾,我们这种蓝牌没有进场的资格。
领完号码牌,我和伙伴就回民宿躺着休息了。在走回去的途中,我们看到了各路豪车进场,甚至还看到了一位女士骑着马入场。不禁感叹如此戏精程度,不愧是戛纳。
# 日常排队观影
到达戛纳的第二天,我和伙伴就正式开始在戛纳的观影之旅了。
一开始我们还天真地去排主竞赛单元。后来经其他人提醒,才知道主竞赛的票是提前发放给各路媒体,如果我们想去观影,只能在展馆门口蹲出票的媒体。此外,主竞赛单元对观众是有dress code的。
懒惰战胜了我们对电影的热爱,我和同伴都选择放弃主竞赛单元。我们把精力转向了“一种关注”和“经典修复单元”。每天早上,我们都会八点到达场地,在一个小棚外排队领票。
经历了三天的风吹日晒、与早起做斗争,我最后看上两场“经典修复单元”的电影,分别是《蒙马特尔街125号》和《盗马贼》;以及一场“一种关注”里的《喀布尔的燕子》。
《喀布尔的燕子》是我这次观影体验中印象最深的一部电影。动漫电影是我硕士的主要研究方向,女权主题更是。这部电影说不上是特别惊艳,只能说是契合了我的取向吧。
此外,我也意外地在《盗马贼》的观影现场见到了田壮壮导演本人。
# 披萨和海
因为戛纳并不是我们这次旅途的终点,所以我们只在那里停留了五天。后来与在那停留了十天的UEA小伙伴聊天,他们说自己在戛纳蹲到了巩俐、刘涛和李宇春。羡慕之余,我也并没有感受到太多遗憾。
因为我在戛纳吃到了这一年里最美味的披萨,看了最蓝的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