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学习一门新的语言时,一般都会从学习语法规则和记忆大量的新词开始。
但很少有人想到的是(同样也是许多教科书所忽视的),说话的节奏。
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的节奏,德语也一样,这对于增加你说德语时的可理解度至关重要。
什么是说话的节奏?
说话的节奏存在于所有口头交流中,它把我们表达的语言分成小部分,使对方更容易理解。
就像有规律的节拍决定了一首音乐的节奏一样,语言中也有某些特点,会产生特定的 "节拍":
音节长短差异:所有的音节说起来都是一样长的,还是有些更长,有些更短?
重音:重音经常在单词或短语的开头还是结尾?
语音学特点:元音在无重音的音节中会发生变化吗?是有很多辅音的复杂音节,还是以简单、开放的音节为主?
一开始听起来可能很抽象,但事实上人耳能清楚地感觉到这些差异。
举个例子:一种所有音节的长度都差不多,所有元音的发音都相当清晰的语言("da-da-da-da")与一种音节长度变化很大的语言("DAA-da-DAA-da")在逻辑上听起来的节奏是不同的。
德语的节奏有何特点?
在20世纪中期,节奏研究者普及了这样一个观点:世界上所有的语言都可以分为两种节奏组。
1. "节拍 "特点是有规律的等长音节,属于音节计数(silbenzählend)。
2. 从重读音节到重读音节的距离是恒定的,这就是为什么中间的非重读音节会被 "压缩",从而使其发音更短。
德语就属于这种节奏,被称为重音计数(akzentzählend)。
为什么学习说德语的节奏这么难?
很多德语学习者在德语节奏上挣扎往往有以下几个原因:
1. 中文作为我们的母语在大脑中已经根深蒂固,以至于我们经常将中文的说话节奏无意识地转移到说德语中。
2. 其实大部分学习者都不知道中文的韵律特性和德语的区别。
3. 另外很重要的一点在于教科书和语言课程本身大多数都侧重于书面语言,而忽略了德语的发音产生的口语问题。
当然语法和词汇也很重要,但最终学习新语言的目的是为了和别人交流,因此说话的节奏至关重要。
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或许你可以试试以下方法:
尽可能多地增加德语口语输入,多听德语博客、电影、新闻或音乐,有利于你了解到德语音节长短差异以及重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