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的「法国品牌」,竟然只是取了法语名字?
哈尔滨新东方小语种 | 2021-12-04 17:07
分享至
1.请使用微信扫码
2.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
前段时间,拉夏贝尔被申请破产清算的消息登上了微博热搜
青春记忆被勾起的同时,很多人这才猛地意识到:原来LaChapelle是国产品牌啊!
而在此之前,相信很多法语人都有类似如下的经历:逛着街,突然身旁的闺蜜或麻麻停下指着一块招牌拿你是问:喂,拉夏贝尔(LaChapelle)法语什么意思?是不是法国牌子?
吃着饭,突然同桌的小伙伴将你一掌拍醒急问:嘿,你在巴黎有没有看到巴黎贝甜(ParisBaguette)?……只要和懂法语的你在一起,一看到字母带帽子的单词就兴奋,确认了“法国”俩字儿的眼神更来劲儿,一定要打破沙锅问倒你。
充当人工智能当场朗读品牌的法语名不在话下,但要你代购某压根不见于法国市场的“巴黎药妆品牌”就南上加南了。
有哪些品牌刻意包装,涉嫌误导?今天法语君带你一起八一八那些年我们见过的“法国品牌”,看看它们为何顶着个法语名,又究竟是何方神圣?
//饮食篇
到了法国,标志中产的依云水(evian)超市里1.5欧能买一升,小资气质的巴黎水(perrier)咖啡馆几欧能点一瓶,但你熟悉的怡宝水(c'estbon)无论多贵都买不到,这个真没有。
怡宝矿泉水背后的怡宝食品饮料(深圳)有限公司为何要选择“C'estbon”作为其logo的外文名不得而知,但广告词“这个味儿好”(法语口语中常用“C'estbon”评价食物或饮料)的大白话可谓是深入人心,成为了菌菌的法语启蒙。
至于面包店,你必须向隔壁的王阿姨解释清楚:法国到处都有法棍(Baguette),但没有巴黎贝甜(ParisBaguette);到处都有可颂(Croissants),但没有可颂坊(CroissantsdeFrance);法国人每天(Touslesjours)都在吃面包,但他们没有一家面包店叫这个名儿(Touslesjours-多乐之日)。这么说你明白了吗?
巴黎贝甜这个融入铁塔设计的logo确实具有一定的迷惑性,但是熟悉法国面包店的童鞋也不会相信一家Boulangerie会直接以“法棍”这一基本产品为自己命名。
同理的还有可颂坊,哪家面包店要是不卖可颂,就好比肉店不卖猪肉。法语里甚至少有“CroissantsdeFrance”这种说法,可颂不是法国的还能是哪里的?法国人不接受。
多乐之日和巴黎贝甜这两家主打法式烘焙的连锁品牌其实都来自韩国,两个品牌的中文翻译也很有意思,音译加意译。而可颂坊则是一家上海品牌,或许和英式蛋糕“红宝石”一样是吸收了旧租界里西式面包店的技艺,不过也融入了上海传统点心的口味和品种。
类似的还有香港品牌“早安巴黎”(BonMatinParis),也是中西融合的烘焙坊。相比真正由法国人开的网红面包店Farine(字面意思是“面粉”),这些法语名的中国/亚洲品牌反而以更贴近东方人的口味、适中的价格广受欢迎。
//美妆篇
随着近年来各种价位的法国药妆品牌渐次进入国内市场,法国实验室(laboratoirefrançais)研制的配方也成为了护肤品凸显品质的一大卖点。
走近国内美妆护肤品专柜区,虽然“贵妇级”的兰蔻(Lancôme)和雅诗兰黛(EstéeLauder)总是并排出现形同姐妹,但只有前者是法国品牌,后者可是个地道的美国公司(Estée是匈牙利犹太裔创世人的姓,不是所有字母带符号的都要甩锅给法语)。
除了这类“神似”法语的品牌名,有些其他国家的品牌追求“形似”,干脆直接用法语命名。究竟是顾客自己误解还是品牌有意误导?法语君以为,身边法语名的美妆品牌有三重境界
01
英文法(fà)文,都是洋文
刚才提到的美国雅诗兰黛集团,旗下有一高端护肤系列LaMer,就是法语中的“海”,中文翻译不是朴素的“(胖)大海”而是“海蓝之谜”,毕竟人家是“美妆界贵妇”。因为包装上英法双语同时存在,加上美国和欧洲都有工厂,不查资料很难判断其出身。不少小伙伴选择放弃调查,将此类产品统称为“欧美货”。
02
法式东洋,取道日韩
随着战后经济复苏,“法式优雅”在日韩的流行还要稍早于中国。这股潮流至今不减,也是日韩剧里的常见的浪漫元素。这里我们对两国的法语品牌分别举例,以窥“东洋法式”之堂奥。
肌肤之钥(ClédePeau-Beauté)是日本资生堂旗下的高端护肤品,法语含义是“肌肤的钥匙(关键)”,中文名为“肌肤之钥”。
为什么取了一个法语名字?官网解释如下:日本奢品,法式优雅,融汇日本前沿护肤科技与法式精致美学……总之一篇文案下来,“法式”提供的主要是美学理念上的指导,不愧是和魂洋才。
还有几个韩国品牌的取名也是别具匠心,例如梦妆(Mamonde),可以理解成法语“我的世界”,只是此处将阳性词monde(世界)前加阴性冠词在语法上并不成立,但是不影响我们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兰芝(Laneige)的冠词没毛病,neige(雪)正好是阴性词,也呼应了主打皮肤美白的韩式理念。
03
蜜汁包装,中体西用?
法语君的不止一个朋友曾提到,国内小伙伴托他们买一个名叫法国美帕(MedSPA)的品牌,据说在某些网站所发对比测评贴中,法国美帕完爆雅漾(Avène)、理肤泉(LAROCHE-POSAY)等老牌法国药妆。
然而这么著名的“法国品牌”在法国市场上却不见踪影,不禁让人摸不着头脑。法语君粗看其官网(英法双语)介绍,该品牌是1977年一个“著名诊所”的DocteurGobin和“美帕实验室”(MedSPALaboratoires)的ProfesseurBoutigny两人携手创立的(百度上有俩人全名,好奇的法语君发现谷歌上无法核实身份)。
但是谷歌地图上显示,这个位于巴黎中心的1区“美帕实验室”(拼写也不统一)现总部注册于2016年,卫星图片看着像民居,且这古朴大门的图片也是2019年一位中国姓名的人士上传的。
类似的“神仙品牌”还有珂琳·西蒙(CrèmeSimon)其官网(全英文)上介绍为:1860年由JosephSimon创立,维基百科上也有类似说明。
©CrèmeSimon
但是如今市面上的此西蒙似乎非Joseph的彼西蒙,1860年的传统品牌是为洗衣妇(lavandières)发明的平价护肤品,画风是这样的
维基百科里也丝毫没有提到这个品牌如今花样繁多的产品,似乎只是重名的两个牌子。和美帕一样,官网上实验室地址“59ruedesPetits-ChampsParis75001”也位于巴黎一区,不过蓝色大门紧闭。法语君才疏学浅,还要大家自行判断。
绝非做任何价值判断,但是无论是旧瓶新酒,还是墙外开花墙内香,菌菌以为好的品质也不一定要用“法国实验室”的标签来证明。作为消费者,我们也不能盲信广告,无论哪国什么语的品牌,还是应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那一款。
//服饰篇
服饰方面也和美妆品牌类似,无论是在英语国家,日韩还是国内,许多设计师都喜欢以法语命名自己的品牌。作为时尚法媒,费加罗女士版(LeFigaroMadame)也关注到了这一现象:玩过法式冲击,还有法式酷炫(AprèsleFrenchbashing,leFrenchcool)。
首先是英美系:LaGarçonne是一家美国电商网站。品牌字面意思是意思是“假小子”、“像男孩子一样的女孩”,是上世纪20到30年代之间曾经风靡巴黎的风格。该网站主打素雅简约的衣物,放个截图感受一下
ÊtreCécile是一个英国服装品牌,设计师希望能完美捕捉到法式风格、巴黎女郎的神秘气质。他们的网站上的标识语写着“prèsqueParisienne”,意思是“几乎就是巴黎女”。品牌宣扬即便你并不生活在巴黎,这个品牌也能给你最纯正的巴黎韵味。
这个长着眼睛的爱心很有辨识度,是日本服装设计师川久保玲的品牌CommedesGarcons,可简称为CDG(和戴高乐机场撞名)。品牌的法语意思是“像男生一样”。据说名字灵感来源于法国女歌手FrancoiseHardy的名曲《Touslesgarconsetlesfilles》。
最后要介绍的是我们红遍全国的上海品牌拉夏贝尔(LaChapelle),法语意思为:小教堂。据其创始人说,他居住在一条名为laChapelle的法国街道上时,萌发了创立该名牌的想法。感觉中文音译看起来更有范儿,而且这个名字也保存着创始人的法国记忆。
聊了这么多的“法语品牌”,哪些是你的心头爱?哪些又是你的避坑对象?除了上述这些,各位有心的法语人还对哪些貌似“法国品牌”的创意念念不忘?
欢迎各位在评论区留言分享,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信息共享才能百战不殆~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图文、音视频等内容,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所有,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经授权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信息传递之目的,并不表示认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如拟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