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教育部近期正式发布了2025年度韩国语能力考试(TOPIK)的全年考务安排,新计划呈现出考试频次增加、形式多元化的显著特点,为不同需求的考生提供了更灵活的选择空间。
一、传统纸笔考试(PBT)稳健运行
2025年将继续保持纸笔考试的优势传统,全年在韩国及中国大陆地区共设6次考试。
值得关注的是中韩双考点同步开考的TOPIK 99届(4月13日)和TOPIK 102届(10月19日),中国考生需重点关注1月中上旬及7月中上旬的报名窗口期。
韩国本土考生则可依据个人学习计划,选择1月19日、5月11日、11月16日等场次,各次考试报名时间集中在考前4-6周,成绩发布周期约为4-6周。
二、韩语机考(IBT)实现频次翻倍
为顺应数字化考试趋势,2025年韩国将IBT机考场次从往年的3次大幅增至6次,考试时间均匀分布在2月、3月、6月、9月、10月、11月。
这种密集安排尤其适合急需语言成绩进行留学申请的考生,每月中下旬的报名时段与考前6-8周的备考周期形成高效衔接。机考成绩发布时效显著提升,多数场次可在考试后2-3周内获知结果。
三、韩语口语专项测评体系强化
针对韩语学习者对口语能力认证的需求增长,新计划特别增设了3次独立的IBT口语考试,分别安排在3月、6月和10月。这种模块化设计允许考生根据自身能力发展节奏,灵活组合笔试与口试,构建更全面的语言能力证明。口语考试报名时间、考试时间与同月的IBT机考保持一致,成绩发布仅比笔试晚3日,形成紧密的测评闭环。
四、2025年韩语考试改革带来的战略机遇
此次考务调整呈现出三大核心优势:
① 考试机会增加50%,有效缓解"一位难求"现象;
② 机考场次密度提升,为考生提供更灵活的时间管理选项;
③ 口语考试独立化运作,支持考生分阶段突破语言技能。建议考生充分利用新增考试机会,结合韩国大学院的申请周期,制定"多考取优"策略,例如优先参与2月机考获取早申优势,再通过10月考试刷新更高成绩。
备考建议:面对考试形式与频次的双重革新,考生应构建"三维备考体系":
首先建立个性化考试日历,标注关键报名与备考节点;其次混搭纸考与机考模拟,适应不同考试节奏;
最后强化口语训练,利用AI口语评分系统提升表达流畅度。通过科学规划,考生完全能够在2025年的TOPIK改革中把握机遇,实现语言能力的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