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语作为联合国六大官方语言之一,全球母语及第二语言使用者超过 2.6 亿,是连接东欧、中亚与世界的重要文化纽带。这门承载着托尔斯泰文学巨著、柴可夫斯基音乐灵魂的语言,其起源可追溯至千年以前的东欧平原。它如何从部落方言发展为横跨欧亚的强势语言?在历史长河中经历了哪些关键变革?下面由小亚老师为大家详细介绍俄语起源和历史,深入剖析语言学习奥秘,为您的学习之路点亮明灯!
正文
一、起源:东斯拉夫语与基辅罗斯的文明奠基(公元 9-13 世纪)
俄语的源头可追溯至公元前 1 世纪的东斯拉夫语,这是居住在第聂伯河流域的东斯拉夫人的共同语言。公元 862 年,维京人留里克建立基辅罗斯公国,东斯拉夫语成为国家通用语。988 年 “罗斯受洗” 后,基督教传入带来两大变革:一是希腊传教士基里尔与美多德为翻译圣经,在希腊字母基础上创造了西里尔字母(Кириллица),成为俄语文字的雏形;二是宗教文献的译介引入大量希腊语词汇,如 “церковь”(教堂)、“милосердие”(慈悲),奠定了早期俄语的书面语基础。此时的语言被称为 “古东斯拉夫语”,兼具口语活力与宗教书面语的规范性。
二、分化与成型:蒙古统治与莫斯科公国的语言整合(13-16 世纪)
13 世纪蒙古西征后,基辅罗斯分裂,东北罗斯的莫斯科公国逐渐崛起。在蒙古统治(1240-1480 年)的两个半世纪中,俄语吸收了突厥语词汇如 “казна”(国库)、“яица”(鸡蛋),并因与芬兰 - 乌戈尔语族的接触,产生了 “мост”(桥)、“река”(河)等发音简化现象。15 世纪末,伊凡三世统一俄罗斯,莫斯科成为文化中心,以东北方言为基础的语言开始标准化。1553 年,第一本俄语语法书《字母表》出版,标志着俄语从方言向民族语言的转变,其语法体系(如名词六格、动词体的区分)基本成型。
三、规范与扩张:帝国时代的语言革新(17-19 世纪)
彼得大帝改革(18 世纪初)开启了俄语现代化进程。为吸收西欧科技文化,大量法语、德语词汇涌入,如 “машина”(机器)、“университет”(大学),同时废除旧宗教术语,创造新学术词汇。1755 年,罗蒙诺索夫出版《俄语语法》,将语言分为 “教会斯拉夫语”“书面语”“口语” 三层,确立了现代俄语的文体规范。19 世纪是俄语的 “黄金时代”,普希金的诗歌打破僵化书面语,引入民间俗语;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学作品使俄语成为表达复杂思想的工具,此时的语言兼具古典优雅与现实活力。至 19 世纪末,随着俄罗斯帝国扩张,俄语成为从波罗的海到太平洋的官方语言,影响着中亚、高加索地区的语言生态。
四、现代发展:苏联时期与全球化挑战(20 世纪至今)
苏联时期(1922-1991),俄语作为 “社会主义大家庭” 的通用语,在 15 个加盟共和国强制推广,催生了一批俄语变体(如乌克兰俄语、哈萨克俄语)。同时,计划经济带来大量工业术语,如 “ комбайн”(联合收割机)、“автомобиль”(汽车),科技俄语体系形成。20 世纪 50 年代后,俄语语法进一步简化,动词过去时词尾 “-л” 的使用更加统一,口语对书面语的影响加深。苏联解体后,俄语面临挑战:一方面,各独立国家推动语言本土化,俄语使用范围收缩;另一方面,全球化使俄语吸收英语词汇如 “интернет”(互联网)、“маркетинг”(营销),形成 “新俄语” 现象。如今,俄语仍是独联体国家的重要交际语言,其文学、科技文献持续影响全球,而数字化时代的社交媒体更催生了 “网络俄语” 的创新表达。
结语
如果同学们想要了解俄语的知识,可以定制俄语专属精品课程,量身定制适合的学习方案,激发学习兴趣,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语言学习的技巧和方法。如有任何疑问或需要更多信息,欢迎随时联系新东方欧亚教育的专业老师进行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