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西米西”和日语的“饭”真的没有关系。
日语中也没有みし(mishi)这个词。一般用「食事(しょくじ)をする」(郑重说法)或者「ご飯(はん)を食(た)べる」表示吃饭的意思,男性比较随意一点可以使用「飯(めし)を食(く)う」。是的,大概你也发现了,这个meshi和mishi稍微有点像,也许是因为谐音成了mi。
那么“米西米西”是怎么来的呢?
从抗战剧中的用法来看,“米西米西”一般是用于让别人吃饭,做动词使用。由此考察有可能是从日语“请您享用”的敬语「お召(め)し上(あ)がりください/召し上がってください」中,取“めし”两个假名并重叠使用而来。
为什么要重叠使用来表示动词呢?
日语中原本就喜欢使用拟声词、拟态词这种叠词。比如「うきうき」是乐滋滋;「うようよ」是不开心;「かんかん」是怒火冲天;「はらはら」是紧张不已;「きょろきょろ」是东张西望……很多拟声拟态词加上「する」就能变成动词来使用。比如「うようよする」就是“闷闷不乐”。
日语中名词也很容易被动词化,比如「青春」本来是名词,但也可以像「青春してるな」“真是在做符合青春定义的事啊”这样来做动词使用。(再比如「みく」是初音未来,「みくみくにしてあげる♪」(把你米库米库掉♪)这首神曲大家一定听过吧…)所以米西米西这个(误)词也满足了做动词使用的需求。
米西米西在中国被误传的原因?
推测可能是“米西米西”本身有“米”这个象征吃饭的词,这样能让中国观众便于理解和接受。同时又带了一点日语“吃饭”、敬语“享用”的「めし(meshi)」谐音,还用了日语常用的叠词方法。乍听之下,真有点日语的感觉,就这样以讹传讹至今。
反正你跟日本人说米西米西他们肯定是听不懂的。
另外,“八嘎牙路”的发音也是不对的。日语中混蛋是「馬鹿野郎(ばかやろう)」。是ろう(rou 洛、长音)不是るう(ruu 路)。
还有,日本人在日常生活中并不会夸张地说 纳→→尼↗↗ ↗ 。
最简单的反问可以用一个假名来表示:「えっ??????」
或者拖长一点表示夸张「!?工エエェ(゚〇゚ ;)ェエエ工!?」
正经一点可以说「ほんとうですか。」(真的吗?)
动漫风「なんだって?!」「なんだと?!」(你说什么?!)「マジで?!」「ほんとう?!」(真的?!)
跟颜文字来学惊讶:(; ・`д・´) ナ、ナンダッテー!! (`・д´・ ;) ((((;゜Д゜)))な…んだと… Σ(゚Д゚;マジデ!?
不要随便使用“嗖噶”。
「そうか。」或「そっか。」(是吗。)是非常随意的同辈熟人之间或者上级对下级的说法。非常随意!!!
对不熟悉的日本人使用这句话会让对方觉得“这人不礼貌/太狂妄了/太高高在上。”正式说法是「そうですか。」
日语中句子越长越表示尊敬,句子越短语气越随意。对不熟悉的人要用正式一点的表达方式。
2013年大热的日剧《半泽直树》除了环环相扣的紧张剧情和演员们精彩的表情包(哦不是,表演)外,其中土下座(下跪道歉)的桥段也格外引人注目。虽然无论在此之前亦或之后,土下座也曾出现在日本的电视剧、电影、动漫、综艺中,但如半泽这样引发话题却是没有过的。
国人对此也有不少像“日本人现实生活中真的会土下座吗?”“日本人土下座不会觉得耻辱吗?”的疑惑。
那么究竟如何,让我们先来了解土下座的意义。土下座|どげざ是指笔直跪坐在地,平伏向前行礼的动作。在《魏志倭人传》中记载了当时邪马台国平民路遇贵人要平伏在地拍手的风俗。可见,土下座在日本是古来就有,是向尊贵的对象表达极高敬意的意思。而要到大正后期、昭和初期,土下座的谢罪、乞求之意才渐渐确定下来。
日本人现实生活中确实会土下座,但是!
2003年,朝日电视台的系列电视剧《西部警察》在拍摄过程中发生事故造成人员受伤,当时制作此剧的石原制作公司社长渡哲也前往受伤人员家中慰问,并以土下座的方式道歉,同时中断了该电视剧的拍摄。
2011年,东京电力的清水正孝社长为公司在处理核电站泄漏事故中的不力表现向灾民土下座谢罪。
土下座是在日本独特的环境下,一种应对危机的手段,更多是发生在政治或是商务领域中。而这一手段之所以可以获得好的效果,是因为在如今仍然是以男性为中心的日本社会,拥有一定地位的男性极少受到有屈辱意味的对待。这样的男性舍去尊严用土下座的方式道歉更能获得别人的原谅。
那么,这也就回答了上面第二个问题。日本人土下座当然会觉得耻辱。要用土下座来获取原谅的事情,其严重性可见一斑,并不是日常随处可见的。综艺节目上即使艺人土下座得再自然,那也是为了娱乐性的节目效果,艺人的牺牲是不为人所见的。
虽然这段笑料十足,但细思可见日本商务环境的陈腐之处。
去年,日本各地发生了多起因强行要求别人土下座而被逮捕的事件,多是由于对店家服务不满意,而要求对方土下座道歉的。虽然对被冒犯的判断标准因人而异的,不过对这种人只能送上下图。
我想这也是如今的日本人对这一行为的一点反思。
(实习编辑:高奕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