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日语时,我们知道首先接触到的部分就是50音,不过其中会分为平假名和片假名,使得不少学习者在学习之初经常搞混。想必不少人肯定有好奇过那既然发音一样,为什么还要来这么一出?
其实,早先的日本是没有自己的文字的,只有口语。
隋唐之后,汉字传入日本,日本开始用汉字来书写。但一方面因当时汉字普及起来难度大,且只有部分人可以享受到教育资源,另一方面是日本呼吁建立自己文字体系的呼声越来越高,外加多方面原因最终促成了日语的诞生。
只不过最早的假名被叫做万叶假名,说白了就是日本人用跟自己发音相同的汉字来表示日语,意义上并不相关,只借用来表音。因此假名也就很容易理解了,就是“借来”的意思。
那现代日语体系中为什么又要分平假名和片假名呢?
平假名
其实平假名是从汉字的草书演变而来,为了书写和歌、物语而诞生,是表音符号的一种,后来不断简化至此。
它由48个字构成,用来书写土生土长的日本词、虚词、动词结尾和用来书写那些用正式批准的通用字无法书写的中国外来语。早期时是为日本女性专用,又称【女文字】,文字整体更为圆滑。
在现代日语中,平假名常常用来表示日语中的固有词汇及文法助词,为日文汉字注音时一般也使用平假名,称为振假名。后随着紫式部的《源氏物语》的流行而使得日本男人也开始接受和使用平假名。
片假名
接着再来说片假名,因为“片”也就是片段、部分的意思,它是从中国汉字的楷书取出符合声音的汉字的一部分简化而来,平安时代的初期为了训读汉字而发明。
片假名也是由一组48个字构成,主要是用来书写中文以外的外来词的,日语中表音符号(音节文字)的一种,字体方正有棱角,当时为男性使用。与万叶假名、平假名一起合称假名。
至于为什么形似偏旁,是源于以前训读佛经时僧人们一边听讲解一边迅速记下,加上行间距离有限,客观上就需要对万叶假名进行简化,进而演变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片假名,接着被民间模仿、普及、并最终固定了下来。
如今的片假名字形是在明治时代日本政府以编定五十音而确定下来,在这之前一个发音往往有多个片假名对应存在。
发展至近代,平假名和片假名也开始不分男女。
所以最后再为大家总结一下就是:平假名和片假名本身没有意思,平片是假名一一对应的。
功能方面平假名的作用为标音(相当于拼音),片假名则是用于外来翻译外来语和在特定情况下进行使用。
这下,是不是对平假名和片假名清楚了一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