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冬天穿那么少,是真的不冷吗?
哈尔滨新东方小语种综合 | 2024-12-12 16:29
分享至
1.请使用微信扫码
2.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
走进地铁,看到大家穿得都差不多,打工人冬季经典穿搭莫过于黑色羽绒服,这才是对冬天该有的“尊重”!
但是!和我们把“保暖”刻在DNA里不同,樱花妹们的冬季穿搭,明显和“保暖”二字不搭边。
在看日剧时,不难发现日本女孩子即使到了冬天也仍然光腿配短袜短裙出门,屏幕前的我们看着都觉得有些“美丽冻人”,而她们却显得不怎么怕冷。这也让许多人对日本人尤其是日本女孩形成了“不怕冷”的刻板印象。
那么日本女孩究竟为什么大冬天也能光腿上街,是真的不怕冷还是有别的原因呢?想必很多人也都有这样的疑问吧,今天我们就来揭秘日本人冬天穿的少却不怕冷的原因!
01 “寒冷文化”
在日本,“裸身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祭祀活动,各地每年都会举行,用来消除厄运、洗涤污秽或祈求来年能够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在寒冷的冬日,一些地方也举行“裸身祭”。北海道人会选出四名年轻人进行多次泼冰水训练,然后前往严寒的津轻海峡,在寒风中近乎赤身裸体地进行冰水冲洗,以此祈求捕鱼丰收。由此可见,日本人不畏寒冷是有文化传统的。
纵观日本历史,掌权者都非常在意养生,其中著名的伊达政宗就提倡冬天要穿少一些,甚至偶尔要裸体,这样更有利于健康长寿。他认为越是在寒冷时越要裸体,这样才能达到锻炼身体、激活身体免疫力的效果。
因此,日本人有一种普遍的观念就是“孩子穿得少更好一些”。
家长认为,穿得少一些,才能对炎热、寒冷等产生更强烈的感受,从而增强皮肤的抵抗力,这样孩子才不容易感冒,身体也更加强壮。因为这一传统,许多日本人从小就习惯了在冬天穿得较少,也是因为习惯了反而不容易感冒。
02“体感温度并不低”
其实在南北方都待过的人可能会有这样的感受,那就是在温度更高的南方反而体感上更加寒冷。这是因为南方的空气更湿润,所以体感温度会更低。
日本国土狭长,北方的北海道地区和南部的琉球地区纬度相差约25度,故南北气候差异明显。
与处于内陆的中国广大地区不同,日本两面靠海,所以日本气候更偏向海洋性特征而不是大陆性气候。
换句话来说,日本气温低的地方比较干燥,而湿润的地方气温并不低。在这种独特的气候条件下,日本全境的体感温度都不会太低,因此在冬天短时间光腿是能忍得住的。
03 “日本供暖设施完备”
日本的屋内大多装有电取暖设备(空调制暖),且独特的房屋设计充分考虑了空气的对流情况,使整栋房子都能高效保暖隔热,同时屋内还配有太阳能热水系统、辅助热水系统、地暖系统等,从而让房子保持冬暖夏凉。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绝大部分公众场所也有供暖,包括公交、电车、家附近的便利店和商场、政府的办公单位等。基本上,人们一出家门,很快就能进入一个温暖的区域。甚至连日本的马桶垫和电车的坐垫也是带加热功能的。
04 “保暖装备齐全”
除了室内的保暖设施外,实际上日本人在出门的时候也会备齐一套保暖装备。像日本女孩冬天光腿穿短裙也会准备上暖宝宝、光腿神器和毛内裤等。
此外,现在市面上出现的很多可以连接USB进行加热的手套和鼠标包也都是日本人发明的。各种可爱的加热包和手炉也是日本女孩冬日必备的秘密武器。
更有趣的是,日本人甚至将保暖武装到了指甲,还发明了加热指甲油。
05 “短裙是可爱的象征”
在日本文化中,短裙是可爱美丽的象征,更能体现女人的魅力,所以许多日本女孩也习惯了大冬天也穿着裙子。
日本年轻女性的冬季标配是大衣、短裙、短袜、围巾,即便是寒冷的北海道也很少有女性穿笨重的羽绒服。
曾多次去北海道旅游,零下十几摄氏度的冬日里经常能看到光腿的年轻女性,而我和朋友则裹着厚厚的羽绒服,穿着温暖的长裤和靴子。
超短裙是很多日本女生一年四季通用的“装备”。“冻美人”是日本女生留给大家的印象,尤其是女高中生,在寒冷的冬天也穿着超短裙。
此前有媒体曾采访北海道的女高中生,问她们不冷吗?有女生说:“虽然冷,但从小就这样已经习惯了,而且这样穿着比较时尚。”
有一家日本媒体曾做过“冬天约会时对象光腿穿短裙,你有什么看法”的调查,很多男性都表示“挺好的,显得很有朝气。”“女朋友冬天光腿赴约,感觉是为了我在努力,我觉得很可爱”。
65%的男性受访者都认为冬天光腿穿短裙的女生更时尚、更具吸引力。
推特上的很多女网友表示:“可爱时尚就够了,至于寒冷,冻着冻着就习惯了。”还有女生说,“光腿虽然很冷,但可爱更重要啊”;“比起寒冷,更可怕的是丑陋,短裙才能体现女性魅力”。
虽然日本人习惯了在冬天穿着较少,甚至日本女性还经常光腿穿着短裙,但一些日本健康专家还是呼吁日本女孩冬天不要光腿,对身体不好、影响血液循环,可能会得肠胃炎、不孕不育等。
并且,如果在冬天光腿上街,很多皮肤组织直接暴露在低温环境中,会增加踝关节扭伤的风险,增大骨关节炎的发病率,加剧骨关节炎患者的疼痛感。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图文、音视频等内容,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所有,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经授权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信息传递之目的,并不表示认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如拟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与新东方网联系,邮箱:adm@xdf.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