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语和标准话
正因为两者的区别,我们出国后听当地人说话才会不适应。因为教科书的录音通常都是标准话。我们经常听的德语新闻、纪录片也都是标准德语。
这些标准话都是近乎完美的,但生活中的真人口语,相比之下就充满了“瑕疵”。
你可以设想一下,中国人普通话考试或播音员要求一字一板、抑扬顿挫、字正腔圆,但平常说话如果也这个调调,你肯定会翻白眼了。
二、标准德语的“不标准发音”
“不标准”的德语口语又可以从方言角度分类,但这并不是今天讨论的话题。我们讨论的是标准德语的“不标准发音”。
主要有:
1. 词尾t/d的弱化
Jetzt ist Schluss. t的弱化
und d的弱化
这种词尾字母的弱化或省略现象,被称为Apokope:
Bei der Apokope fällt der Laut am Ende des Wortes weg: nicht, nich.
2. 结尾音节的整体弱化
语音学上把结尾音节元音的省略叫做Synkope。希腊语中,syn-表示zusammen,koptein是schlagen。其实是前后两个辅音把元音一巴掌拍死。
Bei der Synkope fällt der Laut in der Mitte des Wortes weg: waren, warn.
举例:
· Vereinen中nen的弱化
注释:发第一个n时,舌尖顶到上齿龈。接下来,如果按照标准读法,舌尖要立刻离开。但舌尖直到读完都没有再离开...
这时nen中的e字母,被从鼻孔发出的一缕气息替代了。
· merken中k的鼻音化
注释:同上。发k时,舌根顶住咽喉后并没有撤离,而憋在鼻腔中发出一声“闷屁”
· binden中d的鼻音化
注释:和Vereinen相同,binden读到词尾时,舌尖停留在上齿龈不动。
· organisieren, finanzieren中r的弱化
注释:r不再抖小舌,甚至没有从咽喉发出的“吐痰”声,而是直接略过,用/ə/取代
· beeilen中l的弱化
注释:舌尖抵住的位置比上齿龈靠后约1毫米,舌头的弯曲度大了一点点
n和l舌位上的细微差别,和汉语的“呢”和“了”没有区别
三、先说好正确发音
有时我们会说这个音节被”吞掉了“,或者某个音被省掉了,是因为这样发音更加经济、省力。
那么回到同学的提问中的schützt sich中的t的确是弱化了,否则“标准发音”非常困难。这同样符合“发音经济”的原则。
最后想提醒大家一句,今天的分析是帮助大家更好的分辨听力词汇,并不意味着鼓励刻意模仿。吞音也是分场合,不是任何时候都能吞的。
小编主张先把正确、规范的发音掌握好,能正确而熟练的拼写单词;熟练度提升后,出于“经济”的角度,你自然而然的就会过渡到更为地道的“吞音”(而且不会因此在拼写时遗漏),就可以了。
如需进一步了解,或有任何相关疑问,欢迎在线咨询小语种老师。如果您对自己是否适合学习小语种还有疑虑,欢迎参与前途出国免费评估,以便给您进行准确定位。
如需了解更多小语种及留学资讯,欢迎关注“沈阳新东方欧亚教育”。
(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小编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