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学习过程中有很多我们所不能够理解的,有时候也有很多我们感觉很奇怪的,但是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的词汇还是需要我们注意的点有很多,比如在日语当中“妈妈”是怎么叫的,这些你有认真观察了吗?今天日本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日语中“妈妈”怎么称呼的知识点:
去年,某月子中心的护士在给一个出生仅23天的新生儿做抚触时,宝宝突然清晰地喊出了“妈妈”。宝宝的妈妈说,当时怕孩子游泳吐奶只给他吃了半饱,宝宝可能因此生气了,无意间喊出了一句“妈妈”。“难道是神童?”、“孟婆汤质量下降了啊”…这个消息在网上引发热议。
其实m、p、b这类音很容易发出,只能发出简单声音的婴儿在张合嘴唇的时候就会发出类似于mama、papa的声音。孩子的父母以为孩子是在叫自己,也正因为如此,世界各种语言中爸爸妈妈发音都差不多。
日语中妈妈的称呼方式就有很多种,比如「ママ」、「お母さん」、「おふくろ」…日语中为什么会有如此多关于“妈妈”的称呼呢?
首先,「ママ」这个词的发音和我们汉语中“妈妈”几乎是一模一样的,这是因为“mama”发音简单的缘故,大多婴儿最早说出的就是这么一个音,「ママ」作为母亲的称呼就这样形成了。但日语中除了「ママ」还有一个较为正式的词「お母さん」,日语语源辞典对其由来进行了如下解释:
在古代「御方様(おかたさま)」用来表示武家的母亲或妻女,后来由这个词转变而来「かたさま」成为了丈夫对妻子的称呼,孩子叫自己的母亲都是从模仿父亲开始的,期间经过「かかさま」「かあちゃん」「かか」「おっかあ」的转变,才有了今天定格下来的「お母さん」。
日本一位妈妈说:“我从会说话到上小学一直叫「ママ」,但上了中学之后母亲让我改口叫她「お母さん」,当我无意间叫「ママ」时,她就会说‘你已经是初中生了,不要叫「ママ」,叫「お母さん」’。这仿佛也在提醒我自己已经长大,不再是小孩子了。”
“周围的人也都是叫「お母さん」,如果你说了「ママ」,大家反而会笑你没长大。但是我曾遇到过一个女大学生,她还叫自己母亲「ママ」。因为她是海归,从小在国外长大,一直叫「ママ」,身边的外国人也不会用异样的目光看待她,更不会有人纠正。”
日本人到了一定年龄就会改口从「ママ」变为「お母さん」,一方面是象征着自己长大了,另一方面由于身边同龄的人都改口了如果自己还叫「ママ」就会显得很奇怪。并且,大部分日本人认为如果一个男生总是叫「ママ」的话,感觉他会是个“妈宝男”。但并不是所有的人到了一定年龄都会改口叫「お母さん」的,毕竟日语中母亲的称呼那么多,并且这也得看家庭习惯。他们对内和对外叫妈妈的方式也有所不同。
此外,日本人称呼母亲的方式排名如下:
5位:お袋
4位:おかあ
3位:母さん
2位:ママ
1位:お母さん
如需进一步了解,或有任何相关疑问,欢迎在线咨询小语种老师。如果您对自己是否适合学习小语种还有疑虑,欢迎参与前途出国免费评估,以便给您进行准确定位。
如需了解更多小语种及留学资讯,欢迎关注“沈阳新东方欧亚教育”。
(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小编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