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语0基础到DSH2一次通过,学习了10个多月,本以为也没什么值得分享的,但后来想想,自己也是基于前面很多同学的经验获得进步的,所以在此还是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一点点学习经验~
总体情况:
国内本科毕业多年, 除英语外, 没有其他语言的学习经验;
来德国之前参加过3个星期的国内网课学了最基础的知识;
2019.9-12 IBZ-Essen A1-A2 Max;
回国几个月;
2020.6-9 IBZ-Dortmund B1-B2 Ilias, Darius;
2020.10 IBZ-Essen C1-DSH Vorbereitung Steffen;
2020.12 参加Essen DSH2 一次通过(踩线飘过)。
总共用时10个多月左右通过DSH
来德国的想法是短期内产生的,所以也不像大部分的学生一样做了或多或少的准备,德语的学习也是一样。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重点不是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因为这些我也是从很多其他牛人身上学习的,自己并没有很独特的方法。但是今天我想主要分享或者是说强调两个对我来说有很大帮助的点,也是大家比较容易忽视的吧。
上课且有效地上课
缺课现象最严重的是我上C1Steffen课的时候,名单上大概有20多人,但是每天平均来的10个不到,有的时候就5个人, 为什么会这样,我到现在也不明白。但是对于大部分人,我觉得最有效进步的办法就是老老实实地上课。
每天4个小时的课程,其实是非常高强度的学习,很少有人能够保证,自己个人在不上课的情况下,每天!都保持这样高强度的4小时的学习。这4小时意味着什么呢?它是4小时不间断的实时听力播报,它是猝不及防的口语练习,它是你所学的每个知识点在语境中的灵活运用,它还是实实在在的钱啊!不可否认,有些老师上课会很无聊,每天都是做完听力做阅读,做完阅读讲语法,但同时也有些老师上课实在太有趣,我们也会觉得无聊,比如亲爱的Steffen…我觉得他就是太有趣,你会觉得他啥都讲,但就是不讲题,这是我上C1课的感觉,但是,但是…我等会再来分享IBZ的老师…因为德语是语言,输出的意义远大于输入。如果我们没有牛人的天赋,但却又想在短期内(比如1年内)快速通过无趣的等级考试,我觉得没有其他的路比好好上课来得更快了。
另外一点关于上课的是,推荐大家在上课时多理解,多提问,少埋头苦记,当然这涉及每个人不同的方法,但是对于语言学习,我还是觉得当下在语境中的理解和运用,远远强于记录没有感情的文字。
老师, 不要比较,不要挑
这个点一直到我通过了DSH,我才体会到的。在那之前,我也是会比较不同的老师,然后去问哪个老师好,哪个老师不好。其实,每个人都有喜欢的老师和不喜欢的老师,自己觉得教得好,或不好的。不同的老师的确有不同的侧重点,有他们自己的强弱项,但是我们也需要从他们身上学习不同的点。
我自己总共经历过A1A2的Max, B1的Ilias, B2的Darius, 还有C1的Steffen这4位老师。我来说说每一位老师给我的感觉。
Max 灵活教学,不限制于课本,更加注重运用和实践。记得在A2的时候,Max让我们每个人每周都拍一张自己觉得有趣的照片,然后写一段话,上课的时候和大家分享,他会把这些照片都放在一个网页里。其实当时的我觉得这是啥呀,对我来说非常无聊,因为Max很少让我们写作业什么的,有也是很少的一些,相比于另一个班而言,那都不叫作业。所以那时候并没有很认真的上课。
Ilias 风趣幽默,魔性笑声,哺育式教学,详解语法。当时由于疫情,上的是Ilias的网课,印象很深的是正式上课前有一个体验课,大概是30分钟到45分钟,但是,Ilias硬是把它上成了正式课,花了一个多小时讲了一篇阅读,当时就觉得,实在佩服,太负责了。后来正式上课后,发现他实在很有趣,他很喜欢足球,就经常和我们聊足球,每次上课开始,都会问大家的情况,问问大家怎么样,周末都做了什么事,让大家都可以开口说话,这对一些腼腆的同学非常友好,然后他会顺着你的话题和你聊天,和Ilias的相处非常舒服,即使是线上的。后来B2班时见到他本人,也的确是这样。除了他的平易近人,他的课堂也是让我上着最舒服的,对,就是最舒服,没有之一。他一再和我们强调他注重我们是不是每个人都听懂了,他不会为了赶进度而上课,他会一再的确保你懂了,然后再进到下一个知识点。举一个例子,B1的时候会学习很多语法,上课的时候他会和我们一题一题讲作业,方式就是让每个人轮着报答案,从中他就会知道我们的水平是怎么样的,如果他发现我们对某个知识点还没掌握很好,他就会调整他的上课进度。也可能是当时我们的人数比较少,这种哺育式教学方式能够实行,但真的很舒服。还有就是他的语法教学,我觉得很厉害,我觉得我的语法就是在那个时候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后来在C1和DSH准备班我就再也没有刻意复习过语法了。对Ilias的总结会比较多,因为我觉得他的课真的太优秀了。
Darius 严格,负责,守时。我上了Darius的线下课,但其实当时是线上线下合并的,线下课程会贵一些。但是好处是所以资料都有pdf,如果有ipad,那就不需要买任何教材了。Darius和Ilias是完全不同的感觉,他一上课就会直接开始他准备的内容,没有丝毫废话!每天都是干货。你必须紧紧跟着他,而且他的语速相对较快,刚开始几天真的不适应,感觉每天都在做听力训练,但的确对听力帮助很大,而且他也是非常注重听力,差不多1,5天就会做一篇听力。整体而言,Darius是严格的,他的课强度很大,作业也是相对多。
Steffen 上Steffen的课算是进入了DSH考试的准备和冲刺阶段了,前前后后完整上完了C1和DSH准备班的课。正如前文提到的,Steffen很有趣,也很有料,他的话题涉及非常广,刚开始很长一段时间都听不太懂,而且觉得很无聊,对我来说,没有兴趣。这也是C1课给我带来的改变,尝试对一些话题感兴趣,其实就是DSH出现的话题。Steffen将70%的时间都花在了和我们聊天上面,聊很多基于听力和阅读出现的话题,不断延伸,比如文学、心理、哲学、教育、政治等等,这是他常常讨论的。这对于文科生比较友好,但对我这种工科生,的确很费劲。当时我们班上有一位学语言的女生,的确也比较厉害,所以她可以和老师一直聊着,然后大家就一直听着,看着他们聊…这种情况下,也许很多人就不来上课了,因为的确好像这个课和你都没什么关系,包括我自己也是这样。但是回到上课的重要性的点上,这个时候就看谁能坚持了,当你坚持听他们聊,慢慢地,你会发现能听懂了,然后自己也会去思考这些话题了,甚至还可以搭上几句话了,如果你不去上课,你自己回家后,很难自己主动去看去听这些你一点都听不懂和不感兴趣的话题。所以上课很重要!当你不懂某些术语,在课上可以直接问,老师会非常乐意解释,Steffen经常说的一句话,没有一个问题是笨的问题”Keine Frage ist dumm”。不能怪人家太厉害,只能怪自己太菜。但是这的确是个过程,坚持下来,就胜利了!
另外Steffen非常注重听力,他会确保每一天做一篇听力,他会自己报,然后录音,我们回去就可以精听。他也一再强调精听的重要性,每天30分钟的精听强于几个小时的泛听,特别是对于新闻。所以这也是我那时养成的习惯,每天都会听新闻。刚开始觉得难就从青少年新闻频道Logo开始,然后去听zdf的heute Sendung这种德国的新闻连播。坚持胜过一切方法。
学习方法
正如上文讲的,我自己没有学习的天赋,很多学习方法都是从前面那些牛人学习的。但总的来讲,学习方法是需要总结的,而不是学习,别人的就是别人的,只有当我们自己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慢慢发现某种方法对自己有用,进而才能得出适合自己的。比如有很多人强调背单词的重要性,这是不可否认的,但是我自己是不背单词的,我尝试过很多的办法,很多的软件,不管是普通的背单词软件,还是高端自定义的Anki,我也是下了,也买了,但是实在觉得背单词太无聊了,所以干脆从B2开始就没有背了。好处是,再也不用苦苦挣扎在背了忘,忘了背的无限循环中,坏处是,Plastik, das Plastik 还是die Plastik来着,我查一下,哦,原来都有。所以我会花这些背单词的时间,去再看一遍做过的阅读,在语境下理解是对我更好的方式。
个人觉得德语学习对于每个人来说,起跑线都是一样的,也许有快慢不同,但是只要努力都可以学会。希望大家尽快上岸!也很欢迎大家找我一同交流,共同进步!